我的STEM教育學習重點(1/3)

Posted by

話說早兩個星期前到荃灣分校代課,除了希望認識一下各家分校的學生及家長外,另一個任務是了解有那些學生需要特別支援。 這種「特別支援」有兩個範疇,一方面是學習過程不太暢順的同學(包括專注力或學習動力不足,消化吸收新知識感到吃力,自信及溝通技巧有待改善等等),而另一方面是在云云眾多學生之中尋星,在各個年齡層學生中找出具有與眾不同之潛質的學生。

Jackei Sir出手,每次都有驚喜,不過是「驚」還是「喜」,仍是未知之數。代了一課App Inventor手機程式開發課程,班中為兩位中一男生。Ice-breaking過程我不多說,因為面對面你才感受到我的魅力(別笑,哈哈)。破冰後很快進入正題,兩位年青人第一次嘗試跟上Jackei Sir的節奏。

節奏方面,我會形容為輕快的。如何「輕」?先輕輕講解課堂要求,跟學生確認他們知道如何實現,或有初步方向可以一試,我便放手靜候佳音。如何「快」?過了幾分鐘便做一回progress check。經過一回、兩回、三回階段性回顧,過了大約半堂後,兩位同學已完全進入狀態。其後我講解在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是方向而已),他們便繼續埋頭苦幹去完成餘下任務。

最後同學表現如何?理想但仍有進步空間。

在我眼中,怎樣才算是「理想狀態」?

讓我引用行政長官的一句金句:「以結果為目標」。無論是IT人或工程師,多數都用這個角度思考。所以第一個條件就是把「結果具體化」之能力,這可被分為「結果」及「具體化」。

「結果」方面,項目設計均由使用者角度出發,如何創造一個完整的製成品。例如要開發一個記事app,可以從這主題(即「記事」二字)想像到使用者需要那些功能並會如何使用這個製成品,包括手機程式中會有多少個版面,每個版面有那些功能等等。

至於「具體化」,則為項目中之細節。包括CRUD(即增刪查改,Create為「建立」、Read為「讀取」、Update為「更新」及Delete為「刪除」)、版面之間的數據傳遞、甚至如何進行使用者驗證等等。

上年有位家長跟我說,我要求太高,太理想化。他認為他的小朋友根本沒可能做到,結果學了一段短時間就沒有繼續上課,我覺得很可惜。可惜的並不是少了一位學生,而是其實那位同學正在成長中,因為大人的一個決定,規範了小朋友可成長範圍。

知識傳遞我從來不吝惜,一直希望身邊與我共事的團隊及我們的學生,將來比我更優秀,成就更高。叻過Jackei Sir相信會是一件很amazing的事,對吧?

早幾天我跟同事說,RoboCode Academy雙眼所看的,不是現在這刻,而是遠遠的未來。

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充分機會去把「結果具體化」之能力提升,考試問題都寫得清清楚楚,只要把題型判斷正確,再用相對方法就能取分。所以家長們應該可以想像到,在RoboCode上課期間,要好好訓練學生這能力的話,一眾導師們要付出不少「心力」才見效。 各位可以跟你小朋友做一個小測驗。無論是ScratchJr、Scratch、App Inventor甚至Python,給你小朋友一個主題叫他/她自己設計一個完整項目(可以是遊戲或手機app),然後好好欣賞大作。不需要用coding expert之角度去分析,只需從一個真實用家或遊戲玩家之用後感來給予作品評語。一試便知能力高與低。

待續……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jackeiwo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jackeiwong/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drjackeiwong/
Website: https://drjackeiw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