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正式啟動數字教育革新計劃 人工智能納入核心課程勢在必行 香港特區政府於二〇二五年施政報告中明確宣布,將加大力度推動中小學數字教育以提升教與學質量。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日前在官方專欄撰文透露,局方正全速編訂《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預計於二〇二六年內正式發表,標誌著香港教育邁向數字化轉型的新里程碑。 宏大投資支撐數字教育發展 為落實數字教育發展策略,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宣布,教育局將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二十億元專款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此筆龐大資金將用於推動各項創新教育計劃及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教育局推出的「電子學習配套計劃」亦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五億元推行,該計劃為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學生提供二十二項創新電子學習方案,其中十八項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充分體現了當代教育與科技深度結合的發展方向。 值得留意的是,電子學習撥款計劃將延長至二〇二六至二〇二七學年,為學校提供持續穩定的技術支持。教育局將於本年十二月發布該計劃的第二批成果,為學校提供更多優質電子學習平台和工具,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生態系統。 《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的核心內容 即將發表的《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將涵蓋推展數字教育的具體方案,主要包括四個層面。首先,教育局將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為學生建立系統化的AI知識體系。其次,人工智能教育將正式納入中小學核心課程,象徵著AI教育已從選修課程升格為必修內容,強調其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藍圖亦強調強化教師的人工智能培訓,認識到教師在推行新課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最後,教育局將積極引入企業資源,建立學校與業界的合作橋樑,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施俊輝表示,局方將持續聽取學界及其他持份者意見,深化與完善數字教育策略,全面推動香港數字教育的未來發展。 系統化教師培訓計劃啟動 認識到教師培訓的重要性,教育局推出「數碼教育人工智能於教育培訓系列」課程,為校長及教師提供全方位的專業發展機會。該培訓系列分為三大主要範疇,各具特色。 「人工智能素養和技能」範疇著重於幫助教師掌握基礎的AI知識和應用技能,建立對人工智能的全面認識。「人工智能加學科」範疇則融合各個學科領域,指導教師如何將AI技術有效融入語文、數學、科學等不同科目的教學中,提升教學效能。「人工智能領導培訓」範疇針對管理層設計,培養校長及教育領導者的AI戰略思維,使其能夠引領學校的數字教育轉型。 透過此系統化培訓架構,學校可按校情及教學實際需要,靈活安排負責數字教育的管理層及各學科教師參加相應課程。教育局期望藉此讓校長及教師更充分掌握人工智能發展及相關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為課程改革做好人才儲備。 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獎勵計劃 除了教師培訓外,本學年教育局亦推出「全港中小學數字素養與技能學生獎勵計劃」,由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和香港教育城聯合舉辦。該計劃旨在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使他們能夠有效、符合道德及負責任地運用創新科技輔助學習。 計劃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在數字環境中主動探索、批判思考及創新應用。透過獎勵機制的激勵,計劃期望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數字學習活動,形成全校參與、全民提升的良好氛圍。 前景展望與挑戰思考 香港大學名譽大學院士及榮休教授程介明在相關啟動禮上,帶領與會者探討AI為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他指出,新科技應用的核心在於善用科技輔助教學,把學習還給學生,而非單純依賴技術工具。此觀點提醒教育工作者,數字教育的成功關鍵在於人與科技的平衡結合。 教育局表示,將適時公布《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的詳細內容及實施時間表。隨著二〇二六年的臨近,香港中小學教育系統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轉變,這不僅涉及課程內容的更新,更代表著教育理念及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此舉將使香港的教育體系與全球科技發展步伐保持同步,培養新一代具備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數字技能及AI素養的學生,為香港的人才培養及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香港數字教育 #人工智能課程 #教育創新 #AI素養 #中小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度偽造(deepfake)語音詐騙已成為一大安全威脅,尤其在香港與台灣等地,相關詐騙案件呈現爆炸性增長。這種詐騙利用AI進行聲音克隆,能以極高的相似度模仿目標人物,是犯罪集團實施社會工程攻擊的新利器,造成極大的財務損失與信任危機。 首先,該類詐騙的核心技術是AI語音克隆,只需15至30秒的目標聲音樣本,例如來自社交媒體、公開影片甚至語音留言,即可透過如Eleven Labs、Speechify和Respeecher等工具製作出逼真的語音深度偽造。這種技術不僅模仿聲音音色,還可根據需求即時生成各種語句,令詐騙電話或錄音聽起來真實可信,騙子會冒充受害人親友或高階主管,聲稱遇到緊急狀況,如被綁架、急需保釋金或公司財務轉帳等,迫使對方匆忙轉賬。 統計數字令人震驚。2024年,全球聯絡中心的深度偽造詐騙活動暴增680%,詐騙嘗試也增加26%。保險業合成語音詐騙更飆升475%,零售聯絡中心中平均每127通電話就有1通為詐騙電話。至2025年上半年,深度偽造相關詐騙案件激增,全球累計損失高達8.97億美元,其中4.1億美元於今年上半年發生,幾乎是去年全年的四倍。 此類技術威脅之大,不僅限於普通民眾。2024年,一宗香港跨國企業財務人員因收到多段由深度偽造聲音與視頻組成的指令,誤以為是高層主管親自操作而匯出超過2,500萬美元,成為本地深偽詐騙的著名案例。此外,美國國務卿Marco Rubio的聲音也被偽造成電郵語音留言,試圖竊取敏感信息,儘管未成功,但凸顯深度偽造技術已被高度惡意利用。 傳統的身份驗證方法如知識問題驗證(KBA)及一次性密碼(OTP),對抗這種假聲偽裝的效果日益有限。研究指出,53%的詐騙者能通過KBA驗證,四分之一能通過OTP挑戰,甚至16%的案件涉及來電顯示偽造。專家建議組織及企業必須導入多因素驗證、活體檢測(real-time liveness detection)和風險評分,以加強防護。 面對這些威脅,防範措施必須同時注重個人和企業層面。在個人層面,應保持警覺,降低在公開平台分享語音錄音的頻率,因為詐騙者往往從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蒐集素材。家人與親友間亦需相互提醒,確保遇到緊急求助電話時進行多重核實,避免因情緒驟變而上當受騙。企業層面則應加快升級安全系統,利用多樣化的認證方式,以及加強員工教育和風險識別訓練。 除了語音深度偽造,AI技術還被用於生成極具欺騙性的電子郵件(phishing)、短訊(smishing)及AI驅動的社交媒體機械人操控,這些手法與深度語音詐騙相輔相成,共同推高詐騙的複雜度與嚴重性。專家預估,到2025年深度偽造詐騙可能再增長162%,聯絡中心詐騙損失將觸及445億美元,而零售業遭受的詐騙率可能翻倍至每56通電話就有1通詐騙案件。 總結而言,隨著AI語音克隆和深度偽造技術日益成熟與普及,這類詐騙正快速滲透至個人、企業甚至政府層面。防範之道在於提升認知、強化技術防護及跨部門合作。唯有用科技反制科技,並培養全民防詐意識,才能在這波AI詐騙浪潮中守護自身利益,減少社會損失。 #深度偽造 #AI語音克隆 #詐騙防範 #聯絡中心安全 #人工智能安全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2025年已成為消費者與企業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年。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台灣和香港市場,AI的普及不僅大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也重新定義了企業的行銷策略與產品設計方向。 首先,AI工具的接受度顯著提升,成為現代消費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ChatGPT為例,2024年9月至11月期間,其APP成為全球下載量第八名,每月活躍用戶超過2.5億,顯示出巨大的市場需求與用戶黏著度。Google Gemini,同期每月活躍用戶約3,000萬,而人氣AI搜尋引擎Perplexity.ai也擁有約1,270萬獨立訪客。這波AI熱潮並不僅限於西方市場,台灣市場的數據同樣亮眼,ChatGPT APP在當地下載量居第二名,僅次於新興社群平台Threads,強調了AI工具在日常應用上的廣泛滲透與高接受度。 其次,AI對消費者購物行為的影響日益加深。根據亞太區調查,近半數消費者願意利用AI來加速購物流程,其中49%的人表示會根據AI建議做出購買決策。這反映出AI在個人化推薦、價格比較乃至品牌互動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社群媒體推動下,AI輔助的商品發現和直接購買已成為一股新的消費潮流,極大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效率與滿意度。 此外,隨著數位行銷形態的改變,企業也紛紛將AI納入行銷策略。例如,Netflix利用AI分析觀看習慣,提供更精準的內容推薦,提高用戶體驗與留存率。在數據隱私日益受關注的背景下,AI技術還協助品牌在遵守規範的同時,深化與用戶的互動關係,打造更具信任感的數位生態。 2025年,AI產業競爭格局亦趨多元與國際化。根據最新報告,美國的OpenAI ChatGPT雖仍保持約50%的市場佔有率,但中國的DeepSeek等本土大型語言模型(LLM)迅速崛起,市佔率由零提升至15%,顯示全球AI市場正變得愈發多極化。這種趨勢不僅促進技術創新,也加速了各地對AI應用的本地化優化,滿足不同文化及語言環境的需求。 展望未來,AI的發展不僅限於數位內容生成和搜尋引擎,更擴展到科學研究、醫療診斷、法律諮詢等多元領域。2035年之前,AI有望達到能模擬人類思維及情感、獨立執行複雜任務、協調全球系統運作的高度智能,帶來前所未有的社會與經濟結構變革。 對於台灣及香港的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未來的生活將更加便利與高效。AI不僅幫助消費者更快找到心儀商品,也促使品牌提供更個人化、貼近需求的服務。企業則透過AI分析,更了解市場變化,調整營運策略,提升競爭力。 綜合來看,2025年的消費者AI發展呈現三大重要趨勢: AI普及與用戶活躍度大幅提升,反映消費者對AI工具接受度與依賴度的急速增加。 消費行為由AI驅動個人化及效率化,購物決策愈發依賴智能推薦與快速資訊獲取。 全球AI市場競爭多極化與技術深化,促成更多本地化創新與跨界應用。 因此,對企業而言,持續投資AI技術與數據分析,並結合社群媒體與消費者行為變化,將是未來贏得市場關鍵。對消費者而言,AI帶來的便利與智慧體驗,無疑將提升生活品質並改變購物習慣。 #AI趨勢 #消費者行為 #數位行銷 #人工智慧 #台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