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小學逐步復課,一眾家長開始四出搜尋小朋友的暑期活動。有人認為學生停課時間不短,暑假應該要全力追回失去的光陰;亦有家長選擇讓小朋友在暑假尋找新興趣,找到對的方向便可在新學期開學後繼續學習。
父母的教育理念
因為工作關係,常常有機會跟各位家長討論他們如何栽培小朋友。做了兒童教育數年,跟數百位家長討論這個課題,歸納為以下幾類:
- 家長進取型 – 小朋友比大人上班還要忙,每天下課後都會有補習及興趣班,星期六日每天亦會有三至四個課程要參與。幾乎可以說沒有太多空閒時間;
- 主動塑造型 – 家長對小朋友均有一個明確的期望,會盡可能把所有時間及資源投放在這條路的建設及準備上;
- 主動探索型 – 讓小朋友嘗試不同事物,建立興趣並加以栽培;
- 想當年型 – 把上一代的成長過程投放在這一代的小朋友身上,認為以前的經驗能協助小朋友成長;
- 隨遇而安型 – 佛係教育,要發生的事自然會發生。
教育小朋友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學問,因為每位家長及小朋友的性格及喜好都不同,很難一概而論。香港父母對小朋友的成長相比外國家長較為緊張,可能是因為跟香港教育制度有關,育成了不少虎爸虎媽。
虎爸虎媽特點
- 喜歡比較 – 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被其他小朋友比下去,常常保持競爭力。家長很留意小朋友身邊同學的動態,例如參加了那個興趣班,贏了什麼比賽等等;
- 要勝人一籌 – 如果知道大部份同學都在學奥數及珠心算,自己的小朋友多學兩樣東西,感覺較為優勝;
- 越早學越好 – 最近有沒有聽說過,幼稚園同學已經可以開始學習人工智能?
現今小朋友跟我們那一代的成長過程其實完全不同,每個家庭都有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小朋友很容易接觸到各種資訊。就算你在家禁止小朋友接觸電子產品,回到學校同學們也會討論相關話題。一歲小朋友已經知道如何解鎖iPhone,三歲已經懂得如何用平板電腦在YouTube上搜尋自己想看的影片,五歲已經在玩Minecraft及Roblox。很厲害,對吧?
與其說兒童教育中心是教導小朋友為主,實情是先行教育家長。因為教育理念要相近,才可以一起走下去。
家長們這麼努力栽培小朋友成材,首要目的大部份都是為了讓小朋友將來生活好過一點。既然有一個清晰方向,不如先想想二十年後的世界會變成怎樣。
二十年後的世界
首先要知道二十年後我們都老了,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退休,年輕人的事情管不了太多。
相信二十年後的世界還是一個知識型社會,專業知識會繼續主導社會運作,世界對專業知識的追求會越來越專門及深入。所以我常常都說,讀好書是很重要的,這是一個遊戲的入場券。
別以為知識有深度便足夠,闊度其實亦很重要。近年流行的STEM教育就是提倡跨學科學習,把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入在一個項目裏面。所以從小接觸多方面知識,相信對未來亦會有很大幫助。可能你不知道,因為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很多在職人士在最近兩三年均主動進修相關學科,免得被時代淘汰。
科技亦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我們不是要把每一個人都變成電腦專才,但是有基本認知是很重要的。
如何投資小朋友時間
每次考試,每一班只有一位小朋友可以考第一。如果小朋友成績好當然恭喜你,但是盲目追求名次是沒有意義的。只要維持一個不太差的成績便可。什麼事一個不太差的成績?就是每次在揀科的時候有選擇權便可。
一定要抽時間培養小朋友的課外興趣,例如運動、音樂、藝術、編程教育等等。每個小朋友的才華都不同,最理想是發掘小朋友在那些地方比較有天份,繼而加以栽培,定必事半功倍。另外,可以找一些小朋友感興趣及享受的課程,邊玩邊學。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在玩耍,但是學習並沒有停下來。
別以為學得早便好,小朋友大腦對知識的吸收能力,隨着發育過程會逐步增強。找對合適的課程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每過一段時間,都有家長跟我說,小朋友七歲,想學Python編程語言。從未受過邏輯思維訓練,使用滑鼠不是很熟練,而且打字時使出螳螂拳(只用兩隻食指打字),請問如何學寫program ? 暑假快到了,仔細想想在你身旁那位小朋友有什麼興趣及強項,回想一下最近兩年暑假是如何渡過,今年會否嘗試一些新事情,還是繼續在現有興趣加以栽培?看見小朋友成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過這幸福並不是必然的,家長們要下一番苦功,並要持之以恆,才能看見成果。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jackeiwo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jackeiwong/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drjackei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