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本意

Posted by

人工智能一詞近年非常流行,這時髦術語(Buzzword)幾乎出現在任何地方。人工智能頓時變成必需品,若然不再在公司產品或項目中加入這元素,就好像完全與社會脫節,導致競爭力下降。如要知道人工智能是否適合應用於該範疇,應先了解其優劣之處。

人工智能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數據並進行學習。如上文所提及,同學們需要數年的時間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及累積臨床經驗,再經過專業考核才能真正成為執業醫生,替病人進行診治。如果我們把所有相關的知識及病歷紀錄輸入到人工智能系統之中,系統便能在短時間內針對相關課題進行學習,經過學習後的系統便能進行簡單的診斷分類。如果數據量十分龐大,而當中亦包含各範疇的知識,人工智能系統能達至非常高的準確度。

另外,對於一些重複性或非常消耗時間的工作,人工智能的表現是非常優勝的。當人工智能系統被設定為按照單一的程序進行運作,例如利用智能機械臂替貨物進行分類,或簡單至調製一杯咖啡。這些程序都有既定模式,系統只需要經過簡單的規則整理及輸入,除了突發事件發生之外,系統幾乎不會發生任何錯誤。而且,人工智能是沒有肉體及感情的,所以系統不會感到疲累或厭悶。

但是,人工智能也有其弱點。人工智能最強的地方是處理封閉性(closed-ended)的問題,例如Google的AlphaGo一次又一次戰勝棋藝大師。下棋是一個封閉性的事件,所有遊戲規則(包括如何獲勝)已經被一早設定好。所以人工智能需要計算出所有有機會發生的情況,每一次揀選最好的位置放下棋子,便能大大增加勝出機會。對於開放性(open-ended)的問題又如何?現時,有不少人工智能的應用都在估算人的情緒、喜好及習慣,透過收集大量數據,從而進行分析。這準確度往往會跟所收集的數據量掛鉤,數據越多,分析越準確。可是,我們需要注意兩個非常重要的地方。一:一般來說,數據量都不會很充足;二:人類擁有一個非常複雜的腦袋,而其心情是非常難捉摸的。所以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只是盡能力透過算法去作出估算。

到現時為止,人工智能還未能模仿人類的創意思維。坊間對我們的大腦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左腦負責邏輯、理性及分析的工作;而創意、藝術及情緒則由右腦主導。根據以上說法,每個人的左腦及右腦的成長程度也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創意思維也不同。人工智能沒有腦袋,它只能透過人類給其灌輸的知識進行學習。所以創意這方面,人類還是遠遠超越人工智能的。

近兩年看見越來越多不同的產品及項目,其名字都加上「人工智能」這稱號。例如,「人工智能管家」、「人工智能財務顧問」、「人工智能健康助手」等等。其實有些產品的確做得不錯,就算你沒有技術背景,也可以先了解那些產品對人工智能的定義及其應用方法,及後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簡單來說,人工智能的出現是為了協助人類解決複雜的問題。無論應用在哪個行業,只要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優點,並成功協助人類日常生活所面對的問題,這才是人工智能的本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jackeiwo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jackeiwong/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drjackeiwong/